祠堂内,悬挂着雍正皇帝御赐的“忠谏”牌匾
这个香炉是卢氏族人的传家宝,曾失而复得
忠谏府的建筑风格普通,名声却很大
出长泰县城往东北方向行驶约50公里,一路青山环抱,绿水绕行。山重水复之际,大山深处的袅袅炊烟赫然映入眼帘,山里人家在山脚、山腰聚群而居,这里就是枋洋镇的青阳村,一山地跨长泰、安溪、同安三县区。
家有犟子不败家,国有诤臣不亡国,青阳村的多名卢氏族人以家族历史上出了位诤臣而自豪。明崇祯七年,青阳卢氏六世祖卢经任河南道监察御史,因忠言直谏弹劾皇叔下狱。后朝清雍正帝御赠直书“忠谏”金匾,以旌其诤臣品行,卢氏族人乃建祠堂名“忠谏府”,每年春、冬两祭。
祖庙斑驳现古色传世香炉渡劫波
在大山深处的枋洋镇青阳村,山路曲曲折折,十绕九弯,村落依山而建,傍水而居。青阳忠府路是这个边界山村唯一一条有名字的山路,忠府路不长,约1公里的尽头便连着一栋古色古香的建筑——卢经忠谏府。
今年65岁的青阳卢氏宗亲会会长卢丁海早早守候在忠谏府门口,忠谏府不大,雕梁画栋早已斑驳,看起来就像是一座北方古色古香的小四合院。卢丁海却神情严肃地告诉记者,可别小看了这座建筑,“这是清朝雍正年间,由朝廷派官督造的。”忠谏府也称卢氏家庙、豸绣堂(卢氏在长泰青阳的堂号),坐北朝南,为单檐悬山式屋顶,“二进一天井”石砖木结构。屋脊有两条张牙舞爪的彩龙,府堂四周蟠龙居首,雕花刻鸟。大门两侧有一对浮雕涡纹的抱鼓石,底座有浮雕花卉、动物图案,两壁清代青砖依存。在祖庙门前,鹅卵石铺设的大埕有约平方米,两旁立着三副旗杆石,分别是卢经年中举人、年中进士、年晋升都察院得志而竖,经风沐雨余年。
中堂前檐悬挂着进士牌匾,栋梁正中则悬挂着清雍正帝亲笔御赠的“忠谏”大字牌匾,两块牌匾已呈黑色,字迹由于年代久远显得有些模糊难辨了。卢丁海介绍,在中堂后墙壁上原悬挂着身着明朝官服、一身正气的卢经及其夫人陈氏的巨幅彩绸画像,“现在画像都收起来了,怕损坏,只有在每年春祭、冬祭时才请出来。”
代以卢经夫妇画像的是卢氏先祖的牌位神龛,在神龛前,一个约40厘米高、沾满灰尘的香炉颇引人注意,尤其是香炉顶部坐立着一尊金身瑞狮,张牙舞爪,活灵活现,“这个香炉可是我们卢氏的传家宝,每年春冬祭祀,念完祭文都会放入这个香炉里焚烧。”卢丁海介绍,这个传世香炉曾在祖庙消失了四五年,在10多年前的一次春祭过后,香炉突然不见了,村里的族人各处寻找均未发现,“过了四五年在一次冬祭前,这个金狮香炉突然出现在了祖庙门口,真是神奇!”祖传之物失而复得,卢氏族人欣慰之至,次日大摆筵席,告慰祖先之灵,并决定不再追究香炉失窃之事。
派分永安家声旧基启青阳世泽长
青阳村村委会主任卢海中介绍,正宗卢姓家族最早是随陈元光父子开漳的府兵校尉卢知全自河南入闽,在芗城天宝置家兴祖,先后繁衍子嗣至今共六十八世,在长汀、泉州、惠安、长泰、同安、平和、广东、江西、台湾等地都有分支。其后世子孙皆以为望出范阳,故居在河南光州固始,因此,闽南多推卢如金为卢氏入闽始祖。
据《青阳卢氏族谱》记载,到宋朝(年),入闽卢氏二十世钟庆公迁居永定县,为永定开基始祖。其孙景象、景忠在年抵漳平,建居霭平山,为霭平开基始祖。霭平六世秉崇于明宣德年间(年)因战乱迁居长泰青阳,为卢氏在青阳的开基始祖。“到现在,青阳卢氏已经繁衍到了二十二世,分散在漳州、龙海、安溪、邵武、福州、厦门同安、台湾金门等地。”卢海中介绍,青阳村全村目前有多人,仅卢氏就有多人。
不论分散多远,每年的正月十六及冬至,青阳分居各地的卢氏子孙都会赶回祖庙祭拜。“那是一年中这个村最热闹的两天,杀大猪,宰大羊,告神祀祖。”卢丁海说,根据祖训,正月十六,如果家里有孙子出世,其祖父就得理冠穿袍到祖庙祭拜,称“新公”;到冬至,如果家里有新婚夫妇这年结婚,其父亲也得理冠穿袍办“冬头”,行祀宗功祖德,称“俩公”。而且青阳卢氏族人都有“摔杯”问前程的习俗,不论是嫁娶、经商、求学,族人都要提前三天来祖庙泡茶,随后带着祭品,在神龛前焚香“摔杯,连摔三次,三次都是一阴一阳就算同意,“那么你求的事情一定会顺顺利利,如果没有就得重新再来。”
大山深处育诤臣不畏强权气长存
枋洋镇退休干部卢水任研习卢经历史多年,他介绍,六世祖卢经就是青阳卢氏族人心中的图腾,他不畏强权、敢言直谏的浩然正气在青阳代代相传。
卢经生于明朝穆宗隆庆五年(年)。13岁时就被外祖父张西峰带至同安杜桥,在同安县城读书。42岁的卢经在明万历四十年(年)中举人,55岁在明天启五年(年)才中进士,可谓大器晚成。卢经曾两次奉命封藩,后被提为四川道监察御史,任职都察院,64岁又奉命巡按河南道,他忠于职守,体恤百姓,*绩卓著。崇祯七年(年),卢经为河南道钦差大臣,受赐尚方宝剑,便宜行事,其间,遇皇亲莱阳郡王朱肃顸(hān)依仗特权,夺田争地,欺压百姓,他不畏强权,秉公执法,并连夜起草奏章,上报朝廷,由此遭受诬陷,蒙冤入狱。后经同僚力救,两年后出狱,67岁的卢经归隐于同安杜桥,并于清顺治五年(年)逝世,享年79岁。
清雍正元年朝廷嘉奖“忠贞祀公忠孝祠”,又于雍正五年御赐直书“忠谏”金匾悬青阳祖庙。
为名人故居传浩然正气
长泰县原文博馆馆长林春兴称,忠谏府藏于深山之处,规模不大,建筑风格在闽南一带也很普通,但其声名在外,主要是因为它是名人故居。卢经作为一名忠臣,任职期间刚直不阿,秉公执法,饱受委屈折磨仍不失其劲节,这种疾恶如仇、爱国忧民的品德深受后人的尊敬和厚爱。
忠谏府的修建虽然是清朝统治者一种笼络明朝旧臣的手段,但其彰显的浩然正气应该长留在人间。年,长泰县重修文昌阁,内设长泰古代名人录,卢经被列为长泰17位古代名人之一。
卢姓形成于春秋初期的齐国,《辞源》释“卢”说:“齐国姜太公之后傒(xī),食采于卢,因邑为氏。”高傒被海内外卢氏共同推为始祖。他是姜太公第11代孙,因拥立齐桓公受封于卢邑,卢氏由此发祥。卢氏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由姜姓高氏子孙更氏为卢,世代延续下来,距今约有年历史。
卢氏自战国、秦汉至隋唐千余年间,主体的家族成员多迁居涿(zhuō)县。汉代的涿县即唐代的范阳,今为河北省涿州市。秦代博士卢敖,子孙家于涿水之上,遂为范阳郡人。这是有记载并明确其籍贯为范阳郡涿县的第一人,也是卢氏一支定居涿县,后代以范阳为郡望的最初证明。
唐初高宗朝,陈*、陈元光父子先后率府兵58家(姓)*校入闽平定“蛮獠啸乱”,其中有府兵校尉卢铁,字如金一家(族),在战事平息,漳州创置之后定居于漳州。
(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记者陈青松白志强通讯员陈金荣文/图)
本平台为开放性卢氏文化中心,凡是有关卢姓的任何新闻、图片、文章、成果、家族信息都可来文投稿,不拘于任何内容、形式、学术观点。
投稿邮箱:lutong
so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