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科技拓荒种粮争先福建省永安市小陶金山 [复制链接]

1#

福建省永安市小陶金山家庭农场立足当地实际,流转改造撂荒地开展水稻规模化种植,积极探索优化粮经轮作模式,示范带动周边户农户种植食用菌,不仅实现了农场增收致富,也探索出了南方山区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有效路径。

小陶金山家庭农场位于福建省永安市小陶镇上湖口村,成立于年7月,经营面积亩,是福建省示范家庭农场。农场主冯洪龙是永安市最大的粮食种植专业户。农场立足当地实际,流转改造撂荒地开展水稻及食用菌种植、加工和销售,摸索出一套高效经营模式。农场有家庭成员4人,常年雇工2人,年经营收入76万元,净利润27万元。

一、流转荒地,开展适度规模经营

年,农场将本村撂荒的亩养场流转过来,采取头两年免租第三年起每年抵付千克干谷实物的方式,发展粮食规模种植。农场当年投入9万元,对土地进行了复垦改造,全部种植早稻和再生稻,当年收获稻谷65吨。为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农场陆续流转周边撂荒农田、废旧牛蛙场等,将经营面积扩大到亩(自有承包地8亩、流转耕地亩),其中亩用于种植水稻,20亩用于种植食用菌,年产稻谷吨、食用菌2吨实现了规模效益。

二、配强装备,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

为提升种粮技术和效益,农场筹措资金,在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等*策支持下,建立工厂化育秧温室房平方米,配套自动化水稻播种机1套购置插秧机2台、施肥机2台、病虫防治喷杆机1台、旋耕机2台、起垄机2台、水稻收割机1台、粮食烘干机2台、植保无人机1台和粮食加工设备1套等,同时投入40万元进行农田标准化改造,实现了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农场利用农机设备闲暇时段,与永安市锦业农机专业合作社合作,对外开展社会化服务,以机收元/亩、机烘0.2元/千克、大米加工0.2元/千克的价格为周边农户提供便捷服务,不仅帮助农户实现节本增效,而且为农场增加了收人来源。

三、树立品牌,实现农产品高质优价

农场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严格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建立农产品生产档案,如实记录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信息。年,农场入驻福建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平台,实现全程可追溯管理,销售的大米及食用菌产品实现了“一品一码”。消费者通过扫码,就可以轻松获取农场产品的相关信息,一目了然、安全放心。年5月,农场注册了“永陶湖”商标实施优质大米品牌营销策略,生产的黑米、红米、香米等全部统一品牌、统·包装,每千克售价提高2~4元,产品远销泉州市、厦门市及广东省,且供不应求。年,农场销售优质品牌米45吨,产值27万元。

四、学习提升,引领新技术新模式应用

主动“走出去”学。农场主先后赴江苏、浙江等地参加培训4期次,学习先进生产技术和现代经营管理知识。通过外出取经,农场探索优化粮经复合种植结构,选取部分春季稻田轮作竹荪,实现水稻增产5%以上,竹荪亩产值2万多元,有效提高了土地产出效益;实行种地养地相结合,在冬闲时种植紫云英绿肥还田,减少化肥施用量15%左右,实现农膜%回收、秸秆%还田。热情“请进来”学。邀请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专家在农场开展新品种机插机收展示,示范新品种18个,每个品种亩产干谷均达千克以上。常年邀请永安市农技推广中心专家在农场开展“五新”(新品种、新技术、新农药、新肥料、新机具)技术试验示范,先后参与冬种紫云英还田、测土配方施肥、优质稻制种、机插秧苗矮化、化肥减量增效、绿色防控、农膜回收等多项技术试验。年至今,农场早稻亩均产量稳定在千克以上,再生稻亩均产量保持在千克以上,双季稻亩均产量超过0千克,粮食产量高、质量好,经济效益显著,农场越办越红火。

来源:《全国家庭农场典型案例(年)》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